陈佩斯导演并主演的电影《戏台》正在全国热映。这部电影集结了黄渤、姜武、尹正等实力派演员,通过荒诞与戏谑的场景展现了上个世纪军阀混战时期的社会万象,凸显了隐喻与讽刺的价值。
电影的主要矛盾围绕着陈佩斯饰演的五庆班班主侯喜亭和姜武饰演的民国军阀洪大帅展开。侯喜亭希望继承老祖宗留下的精神衣钵,保持演出的专业性,而洪大帅则试图按照自己的喜好胡乱改编《霸王别姬》,甚至以武力威逼。最终,新来的蓝大帅赶走了洪大帅,五庆班躲过一切,却不得不再次服从新的掌权者。这种结局让人唏嘘不已。
《戏台》并不是一部简单的恶搞喜剧,而是通过看似戏谑的方式让观众接近严肃与深刻的内核。电影前半段有搞笑情节,如名角金啸天在半推半就时“睡女粉”,这或许是对娱乐圈某些乱象的隐喻。后半段剧情变得紧凑紧张,观众看到了五庆班在强权之下的无奈与委屈。
面对强权,是服从命令丢弃独立人格与专业价值,还是坚守文化传承事业甚至因此丢掉性命?这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电影采取了一种“机械降神”的操作,让另一个军阀蓝大帅从天而降,既保留了剧情的合理性,也推进了作品的荒诞感。徐志胜客串的蓝大帅角色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荒诞感,暗示军阀不过是走马灯一样更换的草台班子。
电影的艺术手法在于“润物细无声”地让观众有所感悟。《戏台》避免了低俗笑料,通过隐晦的表现手法增加趣味。例如,军阀对旦角的偏爱以及片尾的“彩蛋”环节,都是对旧社会权贵行为的调侃和嘲讽。
黄渤饰演的大嗓儿这一角色也体现了讽刺的高明之处。大嗓儿并非专业表演者,却能凭借热情与盲目自信让军阀洪大帅大呼过瘾。他的出现不仅消解了强权形象,也让普通人的身影出现在历史舞台上,挑战权威的形象。黄渤的精彩表演增强了艺术张力,让观众更有代入感。
关注历史风云中的小人物,尊重独立人格与专业价值,思考在强权之下的操守问题,这些都是《戏台》丰富隐喻背后的一些着力点。每位观众在观影后都能产生各异的思考,这是影片的魅力和价值所在。
翔云优配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